Description
序
新的千年已經開始,但仁愛和平的新世界尚未來臨。科學與技術仍在爆炸式地迅猛發展,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仍在前所未有地挑戰著人類的極限;人們在等待著進一步發展的機遇,但卻又不得不去面臨重重的挑戰與危機:經濟危機、文化危機、倫理道德危機、精神信仰危機等等現象彌漫於世界和人們的心中,且都重重地撞擊著為高科技所包裹的社會人群,讓人感覺到呼吸的沉重;代表著科技時代的電子網路與通訊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迅速地彼此拉近,於是產生了「地球村」的故事;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人們卻又體驗到「你—我」之間心靈的壁壘像魔力般愈築愈高;人類生活之原初的多采多姿性也在一體性的軌道中變得愈來愈慘澹。在新的千年,人們在懷著新的希望,尋求「詩意的安居」,尋求精神的家園,於是高樓遍地,大廈林立,但心靈的深處卻積澱了愈來愈多的「無家可歸」(海德格語)的無奈!
在如此的時代中,人的出路何在?如何突破現代性的困境,為社會人群尋找更為人性化的生存之道?如何為中國社會的真正而深入人心的和諧做出更多的貢獻?在這一處境中,宗教又能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反思,也許就是很多生活在此時此刻的有識之士或沉思者的最大使命。
在此背景中,利瑪竇研究中心與原道交流學會願以出版期刊的形式,與教內外學界同仁,共同思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世界的命運與未來。期刊將從歷史、哲學、漢語神學、宗教學及社會學等不同的角度對以上問題作出回應。內容側重於東西方文化與宗教間的對話、中國文化及基督宗教文化的反思、基督宗教經典的解讀、跨文化及跨學科領域的深入探討、漢語基督宗教傳統與理論的研究,尤其是關於天主教傳統與理論的梳理與探討等等。《天主教思想與文化》所發表文章雖不完全代表研究中心的觀點,但我們將以開放的態度求同而存異,願為學界同仁及朋友提供相互瞭解、溝通思想而求得基本共識的學術交流平台。
期刊的宗旨可分為以下兩點:1)深化東西方文化與宗教之間的對話;2)強化天主教在中國社會中的文化意識與社會責任感,以回應時代的需要,為中國的人文社會與精神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當今的世界,對話與溝通已成共識。因為只有對話才能成為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克服分歧與成見,消除衝突與仇恨的和平之橋樑;只有對話才能在「你—我」的相互開放與接納中,締結心與心之間友誼的紐帶;只有對話才能在「你—我」間不可避免的不對稱性中,尋求相互尊重,共同開創那更為人性化的精神家園。無論如何,「東亞世界與歐洲世界的相遇已然不可避免」(海德格語)。那麼,我們是讓此相遇成為爆發衝突的危機,還是成為締結友誼,共創未來的機遇?同時,我們也願此期刊能促使作為中國五大宗教之一的天主教,在新的千年中能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為中國的社會與人文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與承擔!
這本期刊作為利瑪竇研究中心與原道交流學會的首輯期刊,得到了海內外許多老師及學界同仁的大力支援,尤其是原武漢大學宗教學系主任與宗教學研究所所長段德智老師,以及湖北大學康志傑老師自始至終的大力支援與鼓勵。在此謹向段德智老師、康老師及其他各位老師和朋友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誠望各位老師及學界仝仁能繼續不吝賜稿,對此期刊予以大力支援與協助。願我們能攜手並進,共同為中國社會及世界人群的真正而內在的和諧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
靖保路
意大利利瑪竇研究中心

